那我为什么总爱给孩子买玩具呢?
其实原因很简单,小时候我家比较穷,没有能力买玩具,每次看到别人拥有玩具时就非常眼馋,心里特别向往。我甚至做梦都渴望有一天能有更多自己的玩具。所以每次有机会我就会蹭着别人一起玩,好死不死地被排挤在旁边,只能靠着点点碰到别人的玩具算是满足一下心理期待吧。
他们说“穷人对金钱执着,富人对时间执着”,想必这句话也可以改编成“小孩子缺玩具的都会执着于给孩子买玩具”。这种心理需求是深入骨咯。或许正因为在童年阶段缺失了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,所以我会不自觉地去以孩子为导向,去帮他们填补一下自己当初未能享有的快乐。
太太恰好相反,她在小的时候生活比较富足,从来没缺过玩具,所以她没有类似的渴望和需求。最后,现在的我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:其实买的不止是给孩子的玩具,更是填补了自己缺少过往的尝试和收获的良机,而将这些本来与自己相关的理想直接地寄托到孩子身上,可能是没有那么好的选择。
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家庭,然而这个因素却会对一个人产生长久的影响。有时候,这些影响甚至能伴随着你一生。
网上曾经传过这样一个故事:在一次和朋友共进晚餐时,一个成功的女性将一个盘子掉落并摔碎了。面对这一情况,她惊恐万分,甚至无法正常反应,直到朋友多次呼唤她才缓过来。这种强烈的异常反应源自于她小时候母亲对她的影响。
记得当时,她妈妈总是呵斥她,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她身上。只要她打破了一个玻璃杯或者盘子,她妈妈便会用言语和行动严厉地惩罚她……
因此,即使长期接触各种大场面的她在餐馆里掉落一个盘子,当盘子摔碎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时,她仍然不能避免这种反应——她会立刻回到那个小时候,全身紧张地等待她妈妈的责骂。
有些东西从小时候开始就深入人心,曾经被根植在内心深处,成为我们做事的模式。
很多人的个性习惯,比如勤俭或铺张、野心或安分、逆来顺受或是顽强抵抗,以及对待金钱的谨慎或冒险等等,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成长经历,尤其是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。
当然,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,人们会逐渐改变,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。因此,要突破这些局限并不容易。
回过头看看我们过去做出的每一个选择,虽然似乎有着无限的可能性,但实际上我们的个性已经决定了我们一定会走某条路。
因此,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和习惯背后的根源,通过认识自我来找到突破的方法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。
转载请注明:广活生动 » 成年后你的崩溃可能是这样的:家庭影响人对错误的反应能力!改变从认知开始:了解自己才能创造更多可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