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王的二十年
集转民大潮中的一个小厂,改制二十年回顾。
现在有的地方,现在新一轮老国企混改开始了,主要是竞争性行业的日子不好过。垄断行业很舒服,没这个需求。我对此不做任何评论。
今天,我主要回顾1998~2001年集体转民营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样本。我是近距离观察了二十年。
老王是我丈母娘的远房堂哥,原是江浙沪地区日用品类,乡镇小厂厂长,集体所有制,企业半死不活,员工是附近农民为主,工资几百元,相当于当年小学教师的三分之一,对于上级主管部门,完全是个包袱。改革方案是,有关部门把厂房和职工包袱一起给了老王,有关部门拿到了相当于本地两套房子的现钱,从此拗断。
一,厂长买下来,出资金额是附近两套90平米房的钱,钱由有关部门拿走了。
二,厂房归老王,办产权证,大概是4-5亩地。在编老职工包到退休。
三,企业资产就是70年代的破厂房,机器不值钱。当时那些漏雨的厂房不值什么钱。
老王家里的钱不够,就去找银行贷款一半。手续办完了,厂子归老王了,但是欠了那么多债务,老王的农村老婆都吓得直哆嗦。
2001年,内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,迟到早退偷东西的事情,基本没了。但企业还是很惨,因为没有销售渠道。老王一天到晚跑销售,东北,四川,坐火车去推销。最后是一地鸡毛,货发了,收不到钱。气的老王和老婆在家里打架。厂里职工也对老王冷嘲热讽,指桑骂槐。
2002年,老王不敢再去外地推销了,就在附近几个区县推销,主要是集贸市场,供销社,街道小商店。本乡本土,坏账极少,但是这种千家万户的搞法,导致运输和对账成本太高了,当年交通物流也不方便,一个职工外出,半天才能盘点一个小店,规模搞不大,企业还是半死不活的不赚钱。
搞了三年,完全不挣钱,但是银行贷款的利息,与日俱增。老王基本上是精神崩溃了,家里夫妻打架,最后离婚了。
2003年入世了,一个农民为主的小破厂,做外贸是天方夜谭了。但是,中国人有智慧啊。他们的模式是,省外贸公司接单,发给他们干活,不需要说外语。这下子,老王找到生存之道了。加班加点连轴转,干到2008年,老王发了财。喝茅台,盖别墅,开奔驰,扩建厂房,成套设备引进。江浙地区的漂亮妹子,小三小四小五,拼了命往上扑啊。人生辉煌。
到了2009年,连续的重拳暴击,虐心大片开始了。
1,劳动法开始交社保了,出口价格上不去,损失全部是老王承担,郁闷的鼻青脸肿。
2,外贸不好了,出口金额年年下滑。
3,工资年年上升,利润薄如纸。
4,工人们不好管了,举报告状一个接一个,精疲力尽。
5,有关部门一个接一个的检查,疲于奔命。
这些还是慢性病,最大的麻烦是,出现了企业资金休克。
2008年的欧美金融危机,小老板没见过。2009年的四万亿,银行上门服务,很多小老板以为市场又好了,大笔借债投资基建,典型的短贷长投。
2013年,企业休克。江浙的集资麻烦开始。银行翻脸,只收不贷,被新厂房基建拖累,流动资金休克,老王当场晕厥。接下来就是企业开人,非在编老职工,一律滚。
2014年,老王本来以为破产了,没想到时来运转,遇到家里拆迁。老王是家里的大牛人物,一言九鼎,要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,不要房子只要钱,全部住到老王厂里的漂亮宿舍(没有产权证),五百多万拆迁资金,填补了基建缺口。死里逃生。
后来江浙沪房价暴涨,造成了巨大的家庭矛盾。现在,老王和所有的兄弟姐妹子女彻底翻脸。
2015年,小老板年近六十,无力经营了。当年改制得到的老厂区卖掉了,归还了基建贷款和亲戚朋友的借款。新厂区出租给一些小厂当仓库,大概租出去一半。现在每年的租金,除去税费,实际到手大概是60~80万,一半给老职工发工资社保,一半是自己生活费。
老王回顾了这二十年,觉得白忙一场了。他得到的是一个7亩地的新厂房,但是失去了亲戚们应该分到的八套住房。亲戚们恨死他了。他也不想补偿亲戚们。
转载请注明:广活生动 » 老王的二十年 集转民大潮中的一个小厂,改制二十年回顾。